改革開放40年來,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引起全球矚目,成為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,中國人造板產業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
40年間,中國人造板產業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,經歷了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、從弱到強,企業規模不斷擴大,產品種類不斷增加,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,實現了國際國內兩種資源、兩個市場綜合利用,由傳統加工業向現代工業的根本性轉變,推動我國成為世界人造板生產、消費和國際貿易第一大國。
今天,中國人造板產業已經形成以大型企業為龍頭、中小型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格局,初步建立起以膠合板、纖維板、刨花板等傳統產品為主導的生產體系,技術裝備優良,職工隊伍穩定,產品規格齊全,銷售市場成熟,基本能夠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及國際市場需求,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。
四個階段 四次飛躍
1978年-1990年:我國人造板產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的轉型期
1978年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,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。上世紀70年代,我國引進的意大利楊樹人工林快速成長,為人造板提供了充足的原料。隨著1979年福人中密度生產線的建設投產,我國重點林業省區相繼引進國外人造板成套生產設備,重點建設了一批人造板骨干企業。
特別是在1984年,國家組織大型國企與德國人造板裝備公司簽訂技術引進協議,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,制造出年產5萬立方米刨花板生產線設備,使我國人造板裝備的設計制造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躍。上世紀80年代中期,我國發明的無卡軸旋切機將膠合板旋切木芯由70mm降低到20mm,大大提高了單板的出材率,膠合板產量大幅提升,全國人造板年產量從62.5萬立方米增長到245萬立方米,年均增長24.3%,為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1991年-2000年:人造板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
進入上世紀90年代,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資本的進入,推動中國人造板產業步入高速發展期。隨著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,黨的十五大將“以公有制為主體,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”作為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下來,中國民營經濟迅速崛起、海外資本大量涌入,人造板民營企業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,推動中國人造板產業步入高速發展期。民營企業的地位得以確立,在彌補國有企業不足、豐富市場產品、提高市場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人造板民營企業也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。
上世紀90年代中期,國內市場對中纖板需求大增,國內人造板裝備企業開始研制中纖板生產線,經過多年技術改進和發展提高,國產中纖板成套設備已基本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,徹底改變了人造板進口成套設備一統天下的局面。2000年,我國人造板產量突破2000萬立方米,達到10年前的8.2倍,這10年是人造板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。
2001年-2010年:中國成為世界人造板生產、消費和貿易第一大國
進入新世紀,加入wto使中國快速地融入全球化進程,為我國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絕佳機會。隨著林業改革的不斷深入,資本全球化和產權結構調整在人造板領域展開,海外資本與民營資本快速進入人造板各個生產領域,并滲透到生產裝備制造和原料林基地建設環節,中國人造板裝備制造業開始進入連續壓機時代。2003年人造板連續輥壓線實現國產化,2008年連續平壓線實現國產化,中纖板產能迅速提高。多數人造板企業改制為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,全行業形成了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資格局,吉林森工、大亞科技、國棟建設、永安林業等10余家人造板企業進入資本市場。
2001年,國家給予以綜合利用林區“三剩”物和次小薪材為原料的纖維板、刨花板、細木工板等人造板企業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,為人造板企業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寬松的外部環境。隨著房地產及下游家居產業的市場拉動,人造板行業得到了超常規的快速發展。到2010年,我國人造板企業多達1萬家,人造板產量超過1.5億立方米,占全球人造板產量的40%。短短幾年,中國已成為世界人造板生產、消費和貿易第一大國。
2011年-2018年:人造板工業跨入3.0時代
2012年世界經濟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,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,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,增長動力從投資和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。2014年國務院提出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。同期,人造板企業普遍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、原材料價格上漲、融資成本上升、環保要求提高、盈利水平下降等問題。生存與發展的壓力不斷加大,創新升級成為人造板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2013年底,我國膠合板與纖維板期貨市場開市,為企業重組、產業升級提供了新發展機遇。通過金融資本的杠桿引導企業兼并重組、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,人造板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,行業總體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。人造板企業通過加強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、產品創新、商業模式創新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優化資源配置,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。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,開發出大豆基無醛膠黏劑、環保pp裝飾膜等新產品,呈現出從價值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邁進、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調整的趨勢。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人造板企業,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分工整合共贏,由“有限公司”發展成“集團公司”,企業集群開始涌現,跨入人造板工業3.0時代。
近幾年,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發展速度減緩,人造板行業也進入了怠速調整發展階段,年均增長率從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年均20%以上的高速發展逐漸下降到10%以下。人造板產量從2011年的2億立方米增長到2016年的3億立方米,到2017年下降到29486萬立方米,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。2018年,國際貿易摩擦不斷,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涉及所有人造板產品以及家具、地板、木門等下游木制品加征關稅,對中國人造板進出口造成較大負面影響。
高速發展 迸發活力
改革開放40年來,中國人造板企業在吸納就業、創造稅收、對外貿易、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,已成為市場經濟中最富活力、最具潛力、最具創造力的市場主體。
人造板及其上下游產業持續高速發展。2017年,全國人造板產量29486萬立方米,其中:膠合板17195萬立方米,占總量的58.3%;纖維板6297萬立方米,占總量的21.3%;刨花板產量2778萬立方米,占總量的9.4%;其他人造板3216萬立方米(細木工板占53%),占總量的11%。人造板產業的強勁發展,為社會提供了大量質優、價廉的原材料,有效地解決了林區“三剩”資源的循環利用,帶動了上、下游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,使我國在地板、家具、木門、音箱、木制玩具和工藝品、室內裝飾、膠粘劑、裝飾紙及木工機械等行業也都成為世界生產大國。